陶瓷工业中使用的原料品种繁多,从其来源可分为天然原料与化工原料。前者是天然岩石或矿物。但是天然原料成分复杂,不可能以单一的、纯净的矿物产出,往往混有其它杂质,达不到工业化大生产原材料相对稳定的要求。故要将天然材料经过加工提纯才能使用。常见的化学成分有:SiO2 ZrO2 TiO2 Al2O3 ZnO CaO。
但是,随着瓷砖工业和人们欣赏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,仿古砖这一提法越来越不准确,因为这些产品并不全是仿古的,而更趋向于时尚、前卫的表现风格。同时,在产品的性质方面,即吸水率越来越向更低的方向变化,而呈现仿古砖瓷质化。
石英、钙、长石、高岭土、硼砂、碳酸钡、氧化锌、锆英粉、氧化铝、方解石等等。
质量是产品的生命线,它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,所以,它也是任何一个厂家必须面对的头等大事。在此,我们从消费者购买的角度作一下说明。
瓷砖的质量是可以进行各种数值化的说明,这就是常说的质量指标,包括有尺寸精度、吸水率、强度、硬度、耐腐蚀性、抗热震性等等。但是,这些数值指标对于消费者来说,很难进行实地检测,而作出质量判定。那么,如何在销售的过程中,来引导消费者通过他们的眼睛和手来进行瓷砖的质量检测呢?
玻化砖是从瓷砖的形成过程进行描述的。玻化砖也就是瓷化,是指陶瓷在烧制的高温区域,一般是在上千度以上,所发生的成瓷反应过程,这实际上也是各种物理与化学变化。由于玻化这一形象的说法,较为准确的反映了瓷砖的形成过程,故更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。事实上,与抛光砖是同一概念,并无任何丝毫的不同,只是彼此描述的角度不一样罢了。
什么是吸水率呢?其实陶瓷坯体不是绝对实心的,它中间含有大量我们肉眼可能看不见的气孔,而这些气孔,尤其是表面的开口气孔会大量吸水,而出现了吸水率这个指标,它是指陶瓷制品中的气孔吸附水分的多少占制品的百分比。可以看出,吸水率越大的表明气孔越多,气孔越多也就表明坯体的不致密。
瓷的吸水率低,所以它的结构致密,强度高。按国家标准,吸水率低于3%就属于瓷。而陶的结构相对就要疏松,强度也较低,故其吸水率就高。按国家标准,把吸水率高于10%的称为陶。而对于吸水率在3~10%之间的,称作炻(又叫半瓷)。
砖。由于其强度要求不高,它的吸水率一般都大于10%,属于陶质砖。如人来人去,故瓷片不能铺地,而需要另外的具有一定强度的地砖,这就是地爬壁。地爬壁在装饰风格上与瓷片相同,但吸水率远比瓷片要低,一般在3%≤E≤6%,可以看出属于细炻砖。地爬壁的吸水率与仿古砖的吸水率基本相同,事实上,它们被统称为彩釉砖,而区别主要在于其艺术风格和运用范围的不同。顾名思义,仿古砖的装饰风格是复古类的,具有相应的文化韵味。
但是,一些厂家为了自己宣传的目的,刻意为消费者制造错误区别,甚至通过报纸和网站广为传播,这是极为不负责任的作法。
市场上,除了上面所提到的瓷质砖,也就是常说的抛光砖外,我们还常常可以看到另外两种瓷砖:瓷片和仿古砖。它们有什么不同呢?大体上说,如果抛光砖属于瓷的话,那么,瓷片就应该属于陶,仿古砖就应该属于炻了。
瓷砖进入我国已是民国时期,在当时30年代,作为绝对奢侈品,瓷砖只有贵为蒋介石的卫生间才能使用。而这些产品也完全依赖于进口,开创了中国还需要进口陶瓷的先河。
新中国成立后,我国才开始进行真正的瓷砖生产,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,更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,现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瓷砖生产国,特别是在广东佛山地区,形成了全国乃至全球最为主要的建陶生产基地。
◆以品质求发展,是腾达人始终坚持的信念和追求目标。无论是在原料的选用,配方的组合,还是对每一道工序的监控,腾达人都秉持着品质第一的理念。
◆精选的优质原料,优化科学的配方,先进的机械设备,精密的电子监测系统,标准化体系的运做,从原料,优化科学的配方,先进检验到成品包装入库,每一个流程、每一个细节,都凝聚着腾达人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。
11)、选别包装:A、对出窑成品进行分级检选;B、品保课质检员和行销部质检员对分级检选后产品的尺寸、变形情况、表面质量进行检查。C、品保课最终检验员对打包产品做细水率、破坏强度和断裂模数等理化性能的检测。D、品保课最终检验员对该批产品做出厂检验。
有人认为抛光砖与玻化砖是不同的,甚至还有人说玻化砖比抛光砖好、高档,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说法,因为抛光砖与玻化砖是一回事,它们都是瓷质砖,只不过前面两种是不同的形象说法,而后面一个是专业的称谓。这好比同一个人,有一个乳名,有一个绰号,还有一个大名,怎么绰号就比乳名高档了呢。
抛光砖是从瓷质砖的表面效果进行描述的。由于长期以来,国内的瓷质砖都是抛光砖,直到近几年来,随着装饰效果的多元化需求,瓷砖表面才开始出现凹凸的、亚光的、麻面的等等其它形式,而不再只是抛光的,但抛光砖还是占主导地位。
3)、球迷研磨:对球磨好的泥浆进行检验(比重、流速、含水率、残渣、收缩率、烧失量、烧后呈色)。
下面介绍瓷砖的生产工艺流程,对这些方面的了解,将有助于我们对瓷砖的价格差异,质量变化,以及正确使用作出掌握。
瓷砖是一种陶瓷,但许多人并不知道,陶是陶而瓷是瓷,陶瓷是对它们的合称,实际上指的是两回事。在历史上,陶器比瓷器的出现要早得多,比如我国“彩陶时期”,距今约有七千年左右,而到了商代才有原始青瓷,可以说瓷器是在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。陶与瓷的区别在于它的质地,而判断质地的标准正是吸水率。
刮从痕迹测试品质。检查瓷砖表面的硬度和耐磨度,可以用硬物,如小刀来刮。在店员允许的情况下,还可把砖以一个边直立起来,再向一侧自由倒下,从而来判定其强度是否符合要求。
当然,检测瓷砖质量好坏还有其它很多方法。不过,对于大多数并熟悉瓷砖的朋友们来讲,选择较有信誉度的品牌,才是明智的。据报道,2005年底国家质检总局对国内135家企业生产的138种瓷砖进行了检测,发现中小企业存在的质量问题最多,合格率仅为72.5%。可见,买瓷砖还真不能一味的贪图便宜。
敲听声辩致密度。轻敲瓷砖,质量较好的声音清脆悦耳,有金属音质;质量差的敲击时会发出“空敲”的声音。虽然不无参考意义但并非科学,这如同向两块看似一样的海绵注水,一块干,一块湿,原已吸满水的湿海绵滴水不深,但这并不能说其吸水率就低。
侧用直尺或卷尺测量产品的规格尺寸,包括瓷砖的四周和对角线。对于边直度和表面平整度我们不能用尺子进行直接测量,但可以把几块瓷砖平放在一起,观察它们之间缝隙的大小。瓷砖的尺寸分为:名义尺寸(或公称尺寸)、工作尺寸(或加工尺寸)、实际尺寸和配合尺寸等。名义尺寸是用于统称产品规格的尺寸;工作尺寸是按制造结构确定的尺寸;实际尺寸是用计量器具得到的尺寸;配合尺寸是产品与产品间相互连接的尺寸,即工作尺寸与相邻产品间接连接宽度之和。其中配合尺寸涉及到砖缝的问题,一般来说抛光砖和瓷片的砖缝为零,即所谓的无缝铺贴。而仿古砖根据其风格的不同,应留2~10名模的砖缝。
首先,要学会看质检报告。瓷砖的许多质量指标都需要专业的设备测定,所以,正确的阅读瓷砖的质检报告,将有效的避免自身知识的缺陷。
一般的瓷砖检验报告共有三页。第一页是正面(封面),此页主要是标示检验样品的名称,成型规格,委托检验单位,检验类别和检验部门,最后是检验报告完成日期,此页一般人均可看懂。
第二页主要是标示送样(抽样)日期、验完日期、等级、检验依据、检验环境和检验结论。本页重点是看等级、检验依据和检验结论。等级主要是列出优等或合格品,检验依据主要是列出标准的代号和名称,检验结论主要是把综合检验结果与标准要求对照、比较,符合等级标准要求则为合格,不符合则为不合格。检验结论只有“合格”或“不合格”。注意,这里的“合格”、“不合格”是定性判定,绝非指“合格品”或“不合格品”,以下单项判定的“合格”或“不合格”性质相同。
阅读完质检报告,就需要自己动手检测了。这里,告诉大家一个“四”字要诀:一看、二敲、三测、四刮。
看观察瓷砖的外观,如颜色和平整度。一般来说,瓷砖的颜色越清晰越好,凭肉眼看一下有没有针孔,针孔容易堆积赃物。可随机开箱抽查几片,放在一米外的光线或灯照下垂直观察,看是否有色差,一般有细微差别是正常的,如果十分明显就有问题了。不过要格外提醒的是,不同生产批号的瓷砖色差较大,购买时最好一次性将数量买足,否则以后补货将难以统一色号。再是看瓷砖表面是否有裂纹、斑点、磕碰等缺陷。
除了这种性质上的不同,与抛光砖相比,还在于它们在结构上的差别:瓷片和仿古砖的表面是由釉面作为装饰层的,而抛光砖是直接由坯体作装饰面,并无釉面。釉面是指熔融于陶瓷坯体表面的一层玻璃质致密层,以起到装饰与保护的作用。这与家庭常用的碗、碟、花瓶等日用陶瓷的结构是完全一致的。
瓷片的专业称谓为釉面内墙砖,主要用于铺贴建筑内墙壁,如厨房和卫生间的墙,故又被人们称为墙砖。由于其强度要求不高,它的吸水率一般都大于10%,属于陶质砖。
5ห้องสมุดไป่ตู้、粉料检验:对粉料参数进行检验(粉料水份、颗粒级配、粉料流动性)。
第三页应注意的是单个检验项目的名称、标准要求以及实际检验结果和判定。如属标准强制要求的项目则必须由判定结论,如标准无强制要求时,则判定为“合格”,否则判定为“不合格”,其中耐污染性抛光砖达到二级以上即为有防污功能。
检验报告中判定的“合格”是指符合抽样等级的要求,如抽样等级为“优等品”,则是指符合“优等品”要求,如抽样等级为“合格品”,则是指符合“合格品”要求。如检验报告中判定为“不合格”时,则与“合格”相反,当抽样等级为“不优等品”时,则是指不符合“优等品”要求,该批产品可能是“合格品”或是“次品”,当抽样等级为“不合格品”时,则是指不符合“合格品”要求,该批产品可能是次品。
卖一件东西,当然先要认识它,了解它。卖瓷砖也一样,只有在充分了解它的基础上瓷砖,我们才能轻松的、快速的卖好瓷砖,卖出一个好的价格。下面,就是我们要卖瓷砖之前应该掌握的一些常识。
18世纪中叶,当制陶技术从我国大量传到欧洲以后,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周边,和葡萄牙波尔图附近,大小陶瓷厂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。随后,伴随着欧洲工业革命对人们生活与生产方式的改变,陶瓷开始了巨大的转变,而这正以瓷砖与马桶的诞生为标志。